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江国成) 国务院办公厅1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医改主要任务。今年是我国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的医改主要任务安排有哪些特点?能给亿万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惠民力度空前加大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庆跃教授认为,今年,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基础比较好,也说明政府决心更大、方向更加明确。
孟庆跃说,大幅度提高医保补助和有关报销标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巩固医改成果、深化医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经过两年改革,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继续加大投入是巩固这些改革成果的需要。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需要更大的成本。前两年的医改投入部分用于基础性建设,今后加大投入可以使全体城乡居民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制度创新带来更多福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说,今年的医疗卫生改革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许多重大慢性疾病治疗费用高、患者家庭负担大,而现有报销额度难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为此,今年的医改计划明确要“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他说,对一些疾病的门诊救助规定救助对象必须承担医疗费用的一部分。这个门槛的设置使一些困难患者因为付不起个人应付的部分不得不放弃治疗。现在,政府表示要“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这对许多低收入患者是个福音。
他认为,不断扩大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孟庆跃表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绩效考核等方面,今年的医改实施方案比较具体。
在郑功成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等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拥有足够的医务人员是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
更加注重基层和基本保障
孟庆跃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医改主要任务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核心地位得到明确。
《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今年将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
在大幅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的同时,今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而上一年的标准为15元。
积极稳妥凸显复杂性和长期性
郑功成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的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战略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积极稳妥的医改战略也凸显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实现医改的中长远期目标需要耗时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孟庆跃表示,医改牵扯的利益方比较多,医疗需求也很特殊,改革注定是复杂和艰巨的,因此不会一蹴而就。
在谈到医改成果和城乡居民的期待之间存在一定落差时,郑功成认为,我国医改起步两年来,医疗保障主要是用于“补缺”和“补低”,农村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的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不及职工和事业单位的保障水平。
对此,孟庆跃说,医改前三年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机构的居民影响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们认为,国家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所有城乡居民。随着未来不断加大投入,全体城乡居民将会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实惠。
惠民力度空前加大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庆跃教授认为,今年,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基础比较好,也说明政府决心更大、方向更加明确。
孟庆跃说,大幅度提高医保补助和有关报销标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巩固医改成果、深化医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经过两年改革,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继续加大投入是巩固这些改革成果的需要。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需要更大的成本。前两年的医改投入部分用于基础性建设,今后加大投入可以使全体城乡居民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制度创新带来更多福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说,今年的医疗卫生改革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许多重大慢性疾病治疗费用高、患者家庭负担大,而现有报销额度难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为此,今年的医改计划明确要“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他说,对一些疾病的门诊救助规定救助对象必须承担医疗费用的一部分。这个门槛的设置使一些困难患者因为付不起个人应付的部分不得不放弃治疗。现在,政府表示要“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这对许多低收入患者是个福音。
他认为,不断扩大的保障范围和水平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孟庆跃表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绩效考核等方面,今年的医改实施方案比较具体。
在郑功成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人事制度和分配改革等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拥有足够的医务人员是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
更加注重基层和基本保障
孟庆跃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医改主要任务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核心地位得到明确。
《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今年将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
在大幅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的同时,今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而上一年的标准为15元。
积极稳妥凸显复杂性和长期性
郑功成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的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战略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积极稳妥的医改战略也凸显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实现医改的中长远期目标需要耗时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孟庆跃表示,医改牵扯的利益方比较多,医疗需求也很特殊,改革注定是复杂和艰巨的,因此不会一蹴而就。
在谈到医改成果和城乡居民的期待之间存在一定落差时,郑功成认为,我国医改起步两年来,医疗保障主要是用于“补缺”和“补低”,农村居民和部分城市居民的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不及职工和事业单位的保障水平。
对此,孟庆跃说,医改前三年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机构的居民影响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们认为,国家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所有城乡居民。随着未来不断加大投入,全体城乡居民将会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实惠。
-=||=-收藏赞 (369)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