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560.02亿元,同比增长12.18%。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与GDP的比例提高至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1.9647万件,同比增长47.63%,占全国46.59%;全市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6326万件和1.7665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0.7%和4.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新增各类创新载体210家,新成立新型研发机构23家,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
(一)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
一是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从改革科技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对外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等4个方面提出62条措施。二是修订并印发了《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提升软科学项目管理能力;修订《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三是发布《深圳市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我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二)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二是积极培育各类创新载体。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210家,其中国家级新增14家;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493家,其中国家级94家,省级165家。三是推进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推动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深圳烯创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落地深圳,筹建深圳精密加工制造中心、深圳数学研究院。成立NSFC-深圳机器人中心项目,设立深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器人基础研究中心。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培养扩大科技型企业规模。2016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037家。二是开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2016年新增市高新技术企业679家。三是落实国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四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科技调研服务活动。
(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1000 余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400余项。二是深化科技投入方式改革。实施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投入方式,通过科技金融计划,引导、放大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三是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邀请科技界专家作为科技顾问,为遴选与布局科技计划项目提供参考;制定《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项目验收机制。
(五)激发四创联动新活力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培育了66家创客服务平台和237家创业孵化载体;开展科技创新券资助,以普惠性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二是搭建“双创”平台。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共计1万余个项目参赛,每年带动5亿元社会资本,为优秀创新型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成功举办2016年全国双创周深圳主会场和深圳国际创客周活动,共举办169场活动,辐射67万人,接待参展览观众55万人;成功举办2016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提升峰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和交易中心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技术转移集聚空间建设工作。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市场,2016年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451亿,比去年上升20%。
(六)提升创新国际竞争力
一是推进国际开放创新。选取美国旧金山、波士顿、法国大巴黎地区作为第一批海外孵化器建设试点地区,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成功举办深圳—以色列科技合作论坛暨项目对接会。二是强化区域创新合作。深化深港创新合作,会同有关单位积极争取赴港“一签多行”政策,为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化服务;积极推动深港联合创新中心建设,配合香港应科院拓展在深科技合作业务。
(七)推进“两区”建设
一是加快高新区建设。完成留学生创业大厦二期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总部大厦第一批产业用房配置工作,落实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优化入园审批流程,落实租金优惠政策,修订租金减免办法。大力推进高新区交通改善工程,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及居民居住配套环境问题,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打造宜业宜居环境。二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发《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简报》,启动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编制,配合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完成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试点政策评估工作,形成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试点政策评估报告。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委将持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科技生态,以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遵循四链融合规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通过政策链实现系统融合与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为我市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启动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及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主要任务,积极布局基础研究机构,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推进海外创新中心建设。
二是加强源头创新布局。研究建立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重大技术发现和挖掘机制,充分借助各行业技术智库的力量,开展技术预见和绘制技术路线图,更好了解掌握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遵循技术成长路线图,完善科研机构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培养扩大科技型企业规模,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加大对企业事后补贴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四是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端创新资源,实施人才成长路线图,引进、培养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眼全球加大开放创新布局力度,继续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深港科技合作,积极推动两地创新要素的无缝对接和合理流动。
五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按照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合一”总体思路,推动深圳国家高新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举办各项活动,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技术交易稳步增长。
温馨提示:平台用户上传的有关内容/文章可能包含来源于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机关发布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或这些文件的官方正式译文,或发布的任何教程或指导性文章内容等,这些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万伯智业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核实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学习或参考发布的教程或指导性文章内容而带来的风险与万伯智业无关。
万伯智业千人计划:万伯智业携手行业内十大管理专家,专为快速成长型规模企业,打造了一整套涵盖战略、业务、研发、管理、组织、人才、数字化七大核心领域的实用课程体系。通过分享一系列前沿的管理理念、可靠的测评工具、实战的面授课程以及科学的解决方案,旨在以专业的咨询视角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为成长型规模企业提供模块化的咨询与陪跑服务。点击>:查看更多详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