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在已有的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政策顶层设计,今年陆续出台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2015-2020)〉》、《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政策保障;出台了《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出台了《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方位引导和支持创客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进示范区立法、人才立法以及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此明确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创新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二)打造创新型经济体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296.9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增加值5847.9亿元,同比增长13.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4.05%,总量实现5年翻番。PCT国际专利受理量达到1.33万件,占全国46.9%。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培养扩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24家。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规模布局创新载体,累计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283家,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2015年,深圳斩获14项国家科技奖,涵盖三大奖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
(三)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结构,50%以上投入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项目攻关,围绕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和交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90项,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二是开展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改革,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以普惠性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满足中小微企业和创客个人购买科技服务的资金和技术需求,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资介紧密合作的创新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对创业大赛优胜者给予创业资助,打造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平台,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创业。
(四)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草根创新”、“全民创新”的新趋势,举办了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创客市集等系列活动。2015年6月成功举办深圳国际创客周,近27万人次参加了各项活动,为全球创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10月21-23日承办了2015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北京主会场和深圳分会场展示深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成果,累计举办29场主题活动,累计参观人数13.4万人,再一次充分展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机和风采。12月成功举办“发现双创之星” 走进广东大型主题活动、近2000人参加的“创客说”主题演讲活动和近400人参加的“创客空间”主题互动活动。设立2亿元创客专项资金和3亿元创客基金,从创客空间、创客人才、创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创客发展。
(五)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模式,依托孔雀团队,围绕科学前沿方向和战略需求,组建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努力打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开放性、公益性的企业化运作的新型科研机构。二是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合作银行累计为133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3亿元。股权投资项目完成34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2.11亿元。三是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引进工作。创新引进方式。四是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集聚作用,累计引进英国Isis、澳大利亚Csiro、美国Honeywell等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大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式的技术转移集聚区。五是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两地已累计投入4亿元联合资助科技合作项目,6所香港高校在深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落实中央惠港政策,深港共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促进两地青年创新创业。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委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在“四个全面”上取得新成绩。
(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创新发展系统布局。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创新发展加速度。
(二)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继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以开放促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坚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鼓励人才创新创造。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团队、研究机构、院校、专业、创新平台等各种创新资源,力求与产业发展基础和导向高度融合,确保创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最大化。
(四)坚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尊重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规律,构建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推动创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促进政产学研资用紧密结合,对内可循环、可持续,对外形成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五)坚持前瞻布局和聚焦重点,抢抓科技制高点。研究建立面向全球、面向全国的重大技术发现和挖掘机制,充分借助各行业技术智库的力量,及时发现具有行业领先和颠覆性变革的原创技术项目。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立足自身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前瞻布局一批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项目,支持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温馨提示:平台用户上传的有关内容/文章可能包含来源于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机关发布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或这些文件的官方正式译文,或发布的任何教程或指导性文章内容等,这些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万伯智业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核实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学习或参考发布的教程或指导性文章内容而带来的风险与万伯智业无关。
万伯智业千人计划:万伯智业携手行业内十大管理专家,专为快速成长型规模企业,打造了一整套涵盖战略、业务、研发、管理、组织、人才、数字化七大核心领域的实用课程体系。通过分享一系列前沿的管理理念、可靠的测评工具、实战的面授课程以及科学的解决方案,旨在以专业的咨询视角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为成长型规模企业提供模块化的咨询与陪跑服务。点击>:查看更多详细
评论 (0)